3.1. 環境挑戰
由於國家公園常位於人為開發程度較低,並保留天然地形地貌的地區,例如高海拔山區,因此時常有人在此進行各種具挑戰性的體能活動,而國家公園管理處亦常辦理近距離體驗自然環境的大型活動,例如太魯閣馬拉松、金門馬拉松等,甚至在一般的國家公園觀光遊憩活動中,騎自行車、健行等體能活動也常扮演重要的角色:
由於國家公園常位於人為開發程度較低,並保留天然地形地貌的地區,例如高海拔山區,因此時常有人在此進行各種具挑戰性的體能活動,而國家公園管理處亦常辦理近距離體驗自然環境的大型活動,例如太魯閣馬拉松、金門馬拉松等,甚至在一般的國家公園觀光遊憩活動中,騎自行車、健行等體能活動也常扮演重要的角色:
頂著只有攝氏七、八度的氣溫,金門馬拉松昨天上午八時在金門技術學院鳴槍起跑
(news06KM01)
這幾個月 騎單車上山下海 為的就是今天的準備 南墾 180挑戰
(blog01KT01)
單攻玉山來回行程總共28公里。由上東埔停車場開始到排雲山莊共花7小時……至玉山登山口2.7公里+登山口左轉到排雲山莊 8.5公里。排雲山莊至玉山主峰1.9公里,之字路上行2.5小時登頂……
(blog02YS01)
清晨五點……因為長老要帶我們去騎腳踏車啦 順便帶我們去看清水斷崖(blog04TRK01)
之後,智永和我就開始我們的「健行」活動。從擎天崗走到冷水坑,2公里;休息用餐後,再從冷水坑走到小油坑,3.6公里……但也因為漫步在山中,更不會錯過那些一眨眼就會錯過的美景
(blog03YMS02)
(blog03YMS02)
在此一範疇中,環境意識係以在國家公園中所從事的活動為中心,文本中所流露出來的認知層面均集中在對該活動所需的資訊,而非國家公園的環境,但仍透露出作者對國家公園的管理制度及環境品質其實是有所理解的,只是關切點集中在活動的以利活動進行的順暢、安全,以及是否能夠獲得期望中的挑戰性,對景觀資源本身並無太多關切,如圖2所示。
雖然山友把登玉山算是入門行程但是路途中還是潛藏相當多的危險。沿路峭壁斷崖多處,如果不是靠管理處修築棧道80多座,我認為要登玉山難度相當高。沿途路跡明顯無垃圾,是維護很好的一個登山步道。
(blog02YS01)
3.1. 環境教育
現今國家公園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環境教育,然而,在文本中僅反映出極少數的環境教育型式和主題,難以從中察覺出作者是否瞭解環境教育的內容及其成效,包括遊客中心的解說服務、現地的解說設施及志工的解說導覽等:
現今國家公園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環境教育,然而,在文本中僅反映出極少數的環境教育型式和主題,難以從中察覺出作者是否瞭解環境教育的內容及其成效,包括遊客中心的解說服務、現地的解說設施及志工的解說導覽等:
玉山國家公園管理站有一些展覽..我們也就跟著逛..還有一段讓人看了想睡的小影片..(blog02YS02)
喔喔...路上看到了櫻花鉤吻鮭的活動點 下車拍一張吧!~!只是時間不多 拍完趕緊上車趕行程了(blog05SP01)
一走進展場就被熱情的解說阿姨拉去聽陽明山國家公園的介紹 原來 台北市有市鳥阿 好像叫藍雀(作者按:應為「鵲」)(blog07DS02)
但可能是基於作者本身的個性或興趣,仍有部分文本顯示作者因各種管道接觸到國家公園所推動的環境教育後,對其內容或措施產生一定程度的好奇心,相對而言,仍可判定作者對國家公園抱持正面的態度:
台灣的第七個國家公園誕生了……看到這篇新聞第一個想到的是「台灣啥時有到七個國家公園阿?」 很悲哀,感覺很對不起這片土地...Orz 於是乎就來補救一下吧!(blog07DS01)
今天的收穫 就是-------我也好想去當解說員 好像很好玩 又多了一個目標了 耶(blog07DS02)
儘管如此,本研究無法由文本分析中建立有關環境教育的概念架構,事實上,有關國家公園體制(包含中央權責機關內政部營建署,以及所轄各國家公園管理處)所推動的環境教育,幾乎都立基於一般的國民旅遊活動,因此併入「環境體驗」的範疇中一併討論。
3.2. 環境體驗
儘管有許多文本主題關乎環境倫理與環境挑戰,但更多的是以一般旅遊型式所呈現的環境體驗,亦即普遍性的遊憩活動如眺景、用餐、過夜等:
儘管有許多文本主題關乎環境倫理與環境挑戰,但更多的是以一般旅遊型式所呈現的環境體驗,亦即普遍性的遊憩活動如眺景、用餐、過夜等:
走了一下砂卡檔步道 上次來因為颱風剛過 沒辦法下去 沒想到這次去 卻又因為時間不夠 沒走完全程 不過那邊的風景 至少就我看到的 是太魯閣裡我覺得最美的(blog04TRK01)
現在是早上8點多~要是能在(作者按:應為「再」)早點起來,可能看到的風景更美(因為旁邊的人說,清晨的時候這裡又有雲海@@)……聽說晚上可以看到整個星河,看這一片藍藍的天空,就知道晚上會看到多少星星了(blog05SP01)
民宿主人想說將我們一行六人放在最小的民宿“西江月”就甘(作者按:應為「乾」)脆讓我們包棟了……反正每天早上都會過去“水調歌頭”用早餐。擁有這樣一個自己獨立的空間也是很不錯
(blog06KM02)
(blog06KM02)
包括對國家公園的認知以及所產生的感受和活動均然,係以一般遊憩據點的標準為之,由Leiserowitz (2006)的研究可以印證,一般人對於理應切身相關的環境議題其實有著遙遠的距離感,無法與周遭事物產生連結:
暫時滿足了口腹之慾我們就往玉山國家公園出發..開了老半天終於到了第一站"梅山".. 但似乎都沒看到梅花阿..只看到光禿禿的梅樹..不是說越冷越開花嗎..= =凸(blog02YS02)
不過去國家公園管理處吃頓午飯 一份要150元 已經是很貴的 沒想到看到菜色 你真的會覺得 太誇張的貴吧(blog04TRK01)
由此可以看出許多人僅將國家公園視為某種遊憩據點,其遊憩動機及體驗在型式上與一般以自然或人文景觀資源為主題的其他據點(例如森林遊樂區、風景特定區)並不不同,唯可以由部分文本中看出,其動機、體驗相較於其他遊憩據點還是有其深度,例如:
當初決定金門之旅,住宿方面就是選擇民宿,尤其是古厝改建的民宿……2005年起,國家公園將部份整建修復的古厝洋樓,規劃為民宿經營,這些古厝民宿大都保有當時的建築格局與風采,每間古厝都有他自己的精采的歷史故事,再加入民宿主人個人的風格,成為另一種金門特殊的旅遊型態。(blog06KM02)
然而,國家公園之劃設除了在實質空間限制開發以保護資源外,更期望能透過此一措施將資源保育與管理的理念深植人心,藉以減緩人類對資源-包括自然生態與歷史人文-的衝擊,在blog06KM02的其他段落中,可以看出將資源解說融入一般旅遊活動中,對於環境教育理念與內容的傳達極為重要:
外面庭院就看得到得月樓,後面是黃家大厝。水調歌頭……是一棟比較完整的閩南大厝建築。 另外在珠山、歐厝、瓊林、山后都有這樣類似的古厝民宿。有空到金門,我覺得這是很好的住宿選擇呢!
根據以上所述,可知代表一般旅遊活動的環境體驗構成極為複雜,如圖3所示;儘管環境教育在環境體驗中僅佔極小的部分,但仍具有其重要性,或可嘗試將其與其他概念連結,例如在住宿、用餐或特殊遊憩體驗中加入環境教育元素。

圖3. 環境體驗概念架構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