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了被事情追著跑的日子, 忽然之間可以自己決定要先做哪件事, 真是有點不習慣! 我想這也是千里馬最可貴的一點....
關於上上次咪聽時向大家報告的進度啊, 鳥蝶篇(I)已經收尾了, 而國家公園篇算是做到一半, 只需要補data, 這2篇的進度比較快; 另外有3篇的進度差不多, 都是處於最耗時間的文獻回顧階段, 心想一次寫一篇比較容易集中思緒, 但不知道如何取捨, 而且也分別有一些小問題:
1.投稿ISSRM的保護帶篇, 之前咪聽時有向大家報告, 結果出來還不錯, 有東西可以討論, 但data太舊, 是1997年的水質資料, 當然保護帶資料也找得到夠舊的來搭配, 只是樣本數不多; 新找到一組水質資料的樣本數也沒多到哪裡去, 不過是2005至2010的新資料, 可以搭配剛剛在2010年6月更新的保護帶資料來分析; 那我應該用新的data比較好對不對?
2.案例分析篇, 也就是這幾個月來持續跟Jack密集討論的東西, 希望透過質性研究來歸納出"空間法規那麼多, 到底是哪些會影響水質? 我們可以透過研究回饋到哪些法規上, 以保護或改善水質?"; 因為原本找的案例分布在台灣, 美國, 日本等3國, 基礎資料的收集非常困難, 而且花了很大工夫找到的東西, 因為格式或項目不相容, 無法比較; 目前是想要換個做法, 把焦點放在台灣, 不過研究問題(question)和命題(proposition)都沒有變就是
3.鳥蝶篇(II), 其實是3篇裡進度最慢的, 需要重找key paper以突顯本研究的必要性; 正在思考是否可以投Ecology, 平常我們比較少接觸的paper, 而且它的寫作格式有一點小小的特殊限制(例如文獻回顧的篇幅限制在10%以下), 如果要投Ecology, 一開始寫就要注意這點
所以呢? 我現在應該要先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