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
環境品質牽涉社會上多數人利益,因此公部門常以立法手段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在生態方面,由於棲地的維護乃是物種保育、復育的重要關鍵,因此常須以實質空間的劃定來確保棲地不受破壞,國家公園的劃設就是一例。儘管Cordell等人(1998)針對美國民眾所進行的研究指出一般人對自然保育抱持正面支持的態度,Cole (2003)卻提出荒野地的保護常面臨的困境之一,便是以取樂為目的的使用方式(use and enjoyment, Cole, 2003: 28)與棲地環境、遊客體驗之間的矛盾。
環境品質牽涉社會上多數人利益,因此公部門常以立法手段達到保護環境的目的,在生態方面,由於棲地的維護乃是物種保育、復育的重要關鍵,因此常須以實質空間的劃定來確保棲地不受破壞,國家公園的劃設就是一例。儘管Cordell等人(1998)針對美國民眾所進行的研究指出一般人對自然保育抱持正面支持的態度,Cole (2003)卻提出荒野地的保護常面臨的困境之一,便是以取樂為目的的使用方式(use and enjoyment, Cole, 2003: 28)與棲地環境、遊客體驗之間的矛盾。
就國家公園資源保育與經營管理的實務而言,理想與現實間的鴻溝部分成因在於,雖然保育對象和目標與人類存續息息相關,但與社會大眾的日常生活卻相去甚遠,例如在知名人物號召與媒體廣為宣傳的情況下,全球氣候變遷成為一個眾人皆知的環境問題,但Leiserowitz (2006)的研究發現,問卷調查中有68%的受訪者(均為一般美國民眾)關切全球氣候變遷對人類及自然界的影響,在心智圖像分析(affective image analysis)中卻有62%的受訪者僅能將全球氣候變遷的影響連結到遙遠而非切身相關的議題上,其他如生物多樣性、基因庫、文化傳承等看似重要的保育對象,同樣難以引起一般民眾的共鳴。
Hicks等人(2005)曾以廢電器回收業者為例,討論環境意識的缺乏如何造成環境和人體健康方面的衝擊,其影響層面主要在於理想的回收處理方式成本過高,因此對回收業者實施規範和企業化的措施均無法奏效;事實上,如同性別意識一般,錯誤的環境意識不但使社會大眾無法以正確的觀念與方法捍衛環境正義,甚至因而喪失環境議題的正當性。相對地,Poortinga等人(2004)的研究則發現具有正向環境態度與價值觀的人,對政府所推動的環境政策會有顯著的支持。
Vaske和Taylor (2006)認為瞭解大眾對生態管理政策的看法,有助彌補公眾和專業立場的落差,因此,本研究以國家公園為研究範疇,界定社會大眾對此一資源保育制度的瞭解與期望,為了使研究更為明確,將以兼具「反映社會大眾觀點」與「引導社會大眾觀點」的輿論作為研究對象,有關當地居民(包括原住民)、旅遊餐飲業者、環保團體等特定族群,雖未排除於本研究取樣計畫外,但並不會成為本研究之重點。
本研究之立場為國家公園權責機關期望獲得對大眾態度的瞭解,主要貢獻在於作為後續政策研究之基礎,期能建立社會大眾的環境意識概念架構,並與資源管理專業取得平衡,找出在國家公園公共事務管理上應有的著力點。研究設計中不免以現行制度的成效作為編碼、分類的指標,為避免研究重心偏向政策或管理措施的檢討,研究問題將以「社會大眾對於國家公園的態度為何?」為核心,探討其中所包含的認知、感受及行為。
2. 研究設計
Gillingham和Lee (2002)認為在保育議題的訪談中,受訪者往往不太願意誠實表達,而是猜測訪員的立場來回答,本研究期望探討大眾對國家公園的態度為對象,若採用訪談方式會有極高的偏誤風險;相對地,國家公園的資源特色與遊憩體驗往往會促使社會大眾主動發表意見或心得,例如Stamou和Paraskevopoulos (2003)便曾以希臘自然保留區的遊客留言本進行論述分析。
本研究擬透過適當文本的選取,瞭解社會大眾對國家公園所抱持的態度,並透過概念的連結建立架構,以瞭解態度形成的原因與其影響。
2.1. 分析文本
Kurashima等人(2005)指出部落格(blogs,即weblogs的縮寫)的普及使得一般人得以公開旅遊經驗,這些資訊在網路發達前僅能透過報紙或雜誌才能間接獲得,研究者以部落格文章為文本時,可以充分瞭解其活動或評價,因此,本研究分別以部落格文章與網路新聞作為研究文本。
在部落格文章方面,本研究利用Google的網誌搜尋引擎(網址為http://blogsearch.google.com.tw/),依次輸入「墾丁國家公園」、「玉山國家公園」、「陽明山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雪霸國家公園」、「金門國家公園」、「東沙環礁國家公園」為,關鍵字搜尋正體中文部落格文章,為將搜尋結果聚焦於國家公園,故不以「墾丁」、「陽明山」等地名作為關鍵字;由於本研究強調社會大眾的角色與立場,公務機關或學校之部落格均不屬本研究分析對象,為與網路新聞區隔,張貼新聞作為部落格文章內容者亦不列入,故將搜尋結果依日期排序後,分別以5的倍數選取文章,遇有不符本研究需求的文章即跳過,例如搜尋結果中的第5篇不符需求,便直接跳至第10篇。
本研究文本來源之二為新聞報導,利用Google的新聞搜尋引擎(http://news.google.com.tw)依次輸入前述關鍵字,搜尋正體中文報導文章,將搜尋結果依日期排序後,分別以5的倍數選取文章,遇有不符本研究需求的文章同樣予以跳過,例如以金門國家公園搜尋時,自由時報2008年12月30日的新聞「催生馬告國家公園發動連署」因提及國家公園法及連署地點之一金門餐廳而出現在搜尋結果中,便不予列入;由於本研究取樣目的僅在於反映大眾需求與觀點,故記者採訪稿及特稿均納入本研究分析。
2.2. 分析方法與工具
本研究採用紮根分析方法進行歸納,為便於記錄與操作,本研究以電腦軟體Atlas.ti輔助文本彙整、編碼分析與概念連結,所用版本為version 4.2。
1 則留言:
本文進行學術發表前, 擬取得部落格作者之同意, 若影響分析結果將重新操作研究.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