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12日

Reading Note - The Future of Life 生物圈的未來ch.3

物種滅絕因子: HIPPO
Habitat destruction棲地破壞: 例如森地遭砍伐, 棲息其間的物種數量衰減乃至滅絕
Invasive species外來入侵種: 例如小花蔓澤蘭或巴西龜取代了原有的物種
Pollution污染: 淡水, 海水及土壤都可能遭受污染, 在其間棲息或覓食的物種因而衰弱或減少
Population人口過剩: 人口越多, 代表HIPPO的各項目衝擊越大, 因此也是最主要的因子
Over-harvesting: 過度地採集, 砍伐或獵捕
以現代化的世界的世界而言, 除了Population外, 其他因子的衝擊程度如HIPPO的順序排列, 包括陸地和海洋; 當然, 在舊石器時代, 順序是反過來的.

在各式各樣的棲地破壞中, 影響最深遠的當屬砍伐森林; 在距今6000至8000年前, 亦即大陸冰河退去後, 人類開始發展農耕前, 森林面積達到最高峰, 如今大約只剩當初的一半, 而且還快速減少中, 剩餘的森林亦未必能保持原有的品質, 有些甚至嚴重受損. 減少棲地, 就是減少棲息其間的物種數目, 當棲地面積縮小, 所能供養的物種數目會減為原本的六次方根到三次方根, 中間值通常為四次方根, 若棲地減少為原來的1/10, 則物種數會減少約一半!
全球暖化導致棲地的環境條件不再適合物種生存, 因此物種可能必須往高海拔或高緯度的地方遷徙, 但有些生態系卻走投無路, 例如凍原, 高緯度海域及高山地區.

沒有留言: